利用好这一点,孩子学中文越学越起劲!

作者-Naomi老师 · 2022年9月21

国外的专业汉语学习手段比较少,通常都是由专门的学校和老师进行教学,根据孩子的年龄水平引导孩子学习中文,布置学习任务,缺少大的语言环境。因此孩子使用中文很少,可能只有在家和在中文学校会用到,有些孩子就会感觉到中文并没有什么用,只是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减少玩耍的时间。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不能只让孩子死记硬背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应该在课后阅读中学会引导孩子更深入地思考。在一次又一次更深入的思考中,孩子能够补充越来越多的中文知识,激发孩子对中文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越学越起劲儿。

 

那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引导孩子继续思考呢?

不同的社会环境会对语言的使用者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在写作中也会存在,比如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所描绘的古代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人和事,孩子理解起来就会有所困难,甚至不能理解,因此家长需要帮助孩子,理解一些基础的背景故事,然后再逐步拆分了解。

比如讲到“揠苗助长”这则成语故事,小孩子读到就会问这则故事里的主人公为什么要把禾苗拔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古文中说因为宋人担忧禾苗长得太慢而把它们拔高,但是对为什么担忧禾苗长不高更深层的原因,小孩子不会想到询问,可能到这就停了。如果到这就这样停了,那么孩子对中文的兴趣可能也是止步于此。

 

但为了激发小孩的阅读兴趣,作为家长应该引导询问他:那你说他为什么会担忧呢?他让禾苗好好长不是更好吗?为什么会想到拔苗呢?从而引起小孩子的好奇心,他也许就会追问,于是再跟他解释:主人公所在的宋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古代国家,农民需要靠种地收获来维持生计,这里拔高禾苗是为了让禾苗长快一点,早点收获。最后再跟他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做事不可以像他这样急于求成,要打好基础慢慢来。

这样一来,孩子可能就明白了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而且根据这个故事,家长们可以对故事里面的“宋国”、故事的来源等等再引导孩子思考,于是,由“揠苗助长”起,在家长的逐步引导下,孩子可以学习很多涉及到的字词以及背后的文化意义,对中文、中国文化就会更加好奇了。

其实学习中文也应该遵循上述“揠苗助长”蕴含的哲理,要遵循学习规律。在课外阅读中,只是急于求成,囫囵吞枣地给孩子讲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等,并不能让他们更喜欢中文,反而是一知半解。

学习中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去思考,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收获新的知识,从而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让学中文变成一个主动的过程,让枯燥无味的背诵和重复有了意义。

教育学上认为,小孩子的求知欲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7-14岁的孩子在语言学习上的最大困难就在于记忆枯燥的内容和进步的缓慢,容易让孩子失去兴趣。

所以家长要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多引导他们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让他们保持求知欲,这就需要家长们在阅读时对孩子进行引导。怎么引导呢?首先,从孩子感兴趣的点出发,抛出问题,让孩子好奇;其次,从问题引导,给孩子延伸相关的内容;最后,在相关的内容中给孩子扩展知识,引导孩子再次思考,从而慢慢扩大知识量。这样家长就会发现,孩子了解的越多,想继续学的欲望就越强,就会对中文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想更深入了解。

如果你也想让孩子学中文越学越起劲儿,不妨按照文章上述方式引导孩子的课外中文阅读哦!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