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备考干货

IB中文: 解析余华《活着》中第一人称叙述的作用

很多人读余华的《活着》,一开篇就会被福贵那种平静中带着钝痛的叙述吸引住。其实,整部小说几乎都是以福贵的第一人称视角来展开的,这种叙述方式,不仅让故事格外真实,也让我们与福贵的命运紧紧相连。

 …

IB中文: 解析余华《活着》中第一人称叙述的作用 Read More »

IB中文:深度解析卡夫卡《变形记》的主题

卡夫卡的《变形记》以荒诞的叙事外壳包裹着深刻的现实批判,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异化变形,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生存困境与人性异化。今天我们将从异化主题、人际疏离、存在困境三个维度,结合文本细节对这篇文章展开分析。

IB中文:深度解析卡夫卡《变形记》的主题 Read More »

IB中文:解析鲁迅《祝福》中的四大写作手法

鲁迅的《祝福》通过精妙的写作手法,深刻展现了旧中国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与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今天我们从以下四个角度来一起分析其写作手法:

 

一、第一人称叙事

小说以 “我” 的视角展开叙述,“我” 既是故事的旁观者,又是封建礼教的间接批判者。这种叙事方式让读者通过…

IB中文:解析鲁迅《祝福》中的四大写作手法 Read More »

IB中文A语言文学2020 Paper 1真题讲解4:分析(论据+逐层分析)

 

本期主要内容:在掌握文本类型的基础上,要逐段、逐句分析文章的核心主题,分析时要“有理有据+文学手法+思想主题”。以叶永来的隐居者形象为例,结合新闻的逻辑,深入讲解“逐层分析”的理论知识如何运用。…

IB中文A语言文学2020 Paper 1真题讲解4:分析(论据+逐层分析) Read More »

IB中文:解析威廉·福克纳《干燥的九月》中的隐喻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干燥的九月》以1930年代美国南方小镇为背景,通过一起因谣言引发的私刑事件,深刻揭露了种族歧视、性别压迫与社会暴力的交织。福克纳在作品中巧妙运用隐喻手法,将自然环境、社会现象与人性弱点融为一体,构建出极具张力的文学空间。

IB中文:解析威廉·福克纳《干燥的九月》中的隐喻 Read More »

IB中文A语言文学2020 Paper 1真题讲解2:结构(大结构+小结构)(一)

 

本期主要内容:讲述大结构与小结构的理论知识,大结构通常为两段式的总分总结构,小结构所举的论点论据要结合主题分析,有一个核心的概念,结构论点之间要层层递进。…

IB中文A语言文学2020 Paper 1真题讲解2:结构(大结构+小结构)(一) Read More »

IB中文A语言文学2020 Paper 1真题讲解1:主题(正确解题1和2)

 

本期主要内容:正确解题的思路:引导题之间是相互印证的,而非冲突矛盾的;引导题都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以一篇新闻为例,解析如何通过分析引导题进而找到文章的核心主题。…

IB中文A语言文学2020 Paper 1真题讲解1:主题(正确解题1和2) Read More »

IB中文:解析贾平凹《废都》中的环境描写

有时候一翻开小说,没看几页就被某个场景的气息牢牢抓住,仿佛置身其中。这种强烈的画面感,往往离不开作家对于环境细节的极致打磨。今天,我们聚焦于贾平凹的代表作《废都》,一起聊聊他如何用环境描写,为人物和故事赋能。

IB中文:解析贾平凹《废都》中的环境描写 Read More »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