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挑水
小英子第一次出场,手里拎着两只空桶,走到井边却停住。汪曾祺不写她如何打水,只写桶绳在井沿上轻轻磕了一下,像一声未响的笑。这一停,把少女的迟疑、好奇、甚至一点小小的得意全留给读者去掂量。
二、剥莲
明海帮小英子剥莲蓬,写到“指尖一滑,莲子蹦进水里”便戛然而止。没有补救,没有惊呼,只有一圈极小的涟漪。莲子落水这一瞬,把少年心里刚刚冒头的慌乱与欢喜,全部藏进水面下,让读者自己听见那声心跳。
三、撑船
结尾处,小英子把船撑离岸边,汪曾祺只写“篙尖一点,船就滑出去”。没有回望,没有叮嘱,连水声都被省略。这一点,把两人尚未说破的情愫推向前景:船走了,留白开始,故事在水纹里继续生长。
四、敲磬
明海在庵里敲磬,写到“磬声在山谷里转了一圈,没了”。声音消失后的空白,比声音本身更响。它让佛门的清规与少年的春心在同一空间里轻轻碰撞,余音未绝,人已走神。
五、合伞
雨突然而至,两人合伞回村。汪曾祺不写并肩的距离,只写伞沿滴水,“滴在小英子的绣花鞋尖”。水珠落下,鞋尖微湿,这一滴把少年不敢挪动的肩膀、少女悄悄靠近的半步,全部收进雨幕的缝隙里。
《受戒》里的动作常被切成最短的片段,前后都被剪掉。汪曾祺相信,人物最动人的部分不在完成,而在停顿;不在说出,而在欲言又止。那些未完成的动作,像水面上未散的圆,一圈圈把读者的想象推向更远处。
如果你在IB中文方面有任何问题,欢迎在后台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