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剑桥IGCSE中文考试阅读真题讲解

今天我们看2020年5月剑桥IGCSE中文考试Paper1的另外一篇阅读题。

%E8%93%9D%E8%89%B2%E6%89%8B%E7%BB%98%E6%96%87%E8%89%BA%E6%AD%A3%E8%83%BD%E9%87%8F%E9%87%91%E5%8F%A5%E5%BE%AE%E4%BF%A1%E5%85%AC%E4%BC%97%E5%8F%B7%E5%B0%81%E9%9D%A2 1

短文一

六儿

已是凌晨三点了,窗外是呼呼的风。台灯昏黄的光笼罩着书桌,我的笔端顿在稿纸上,上面没有出现一个字。旗袍垂挂在衣架上,与我默默对视。精致的水绿滚边缎旗袍,做工细腻,熨帖平滑,在灯光的映射下泛出幽幽的暗彩,闪烁而流动,让人想起轻云薄雾、碎如残雪的月光来。那剪裁增之一分太阔,减之一分太狭。它出自一位叫“张顺针”的老裁缝之手。

老裁缝小名叫“六儿”。小时候,我常跟着父亲去他家玩。他头上一左一右鼓着两个包,和我家六 哥一模一样。父亲十分疼爱六哥,连带着也喜爱六儿,三不五时地资助他家。要是别人,大概会感激涕零,但六儿并不如此。他寡言少语,见了我们常常头也不抬。有一回,他母亲让他给我做个穿水绿旗袍的小布人偶,他却随手缝制了只耗子搪塞我。他苦苦地劳作,缝缝补补,拼命想挣脱受人施舍的难堪与尴尬,可毕竟是太难了。父亲将一切都看在眼里,暗自叹息。我那时太小,后来才懂。

时光流转,我渐渐失去了六儿的消息。一晃整整四十年过去了。一次在电视节目中,我突然听到 了裁缝大师“张顺针”的名字。依着电视里的线索,我摸索着找到了张顺针的家。如今的六儿,住的已 不是当年偏僻的胡同,而是一座方正的新建四合院。朱门紧闭,我按了铃,有门房来开门。来到后院东屋,靠窗的碎布堆里坐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这就是六儿了。

见有人进来,老人停下了手里的活计,抬起头,用手托着眼镜腿,费劲儿地看着我。我说:“您不 认识我了吗?”他想了半天,摇摇头,笑容仍堆在脸上。我说我是金家的老小儿,以前常和父亲上你们家。听了我的话,他的笑容僵住了。我估摸着那熟悉的冷漠与厌恶会立刻现出,不由得错开了目光。

但是,老人脸上很快涌出一团和气的喜悦,拍了拍旁边的凳子亲热地让我坐。岁月的长河仿佛带走了从前的隔阂。六儿说,咱们可是有年头没见了,一眨眼就跟昨儿似的。说着,顺手给我倒出一碗浓酽的茶来。我看到了他稀薄的头发下那两个明显突起的包,那曾是父亲寄予无限厚爱的两只角。他见我对着他的脑袋出神,索性将头伸过来,让我看个仔细。他说:“不是什么稀罕东西,骨质增生罢了。…… 现在回过头再看,您父亲是个好人,难得的好人……”

回忆着往事,我和六儿坐着,聊着,直到我品不出茶的味道,要起身告辞了。六儿用不济的眼神淡淡地瞄了我一眼。他说,据他考证,耗子是可以穿旗袍的,洋耗子可以穿礼服,中国的土耗子怎么就不能穿旗袍呢?我说是的,耗子可以穿旗袍。

十天后,六儿就让他的儿子给我送来了这件旗袍,水绿的缎子旗袍。那儿子说:“我父亲已经有十多年没摸针了,他有青光眼。这件旗袍让他费了忒大工夫。”其实六儿并没有说给我做衣服,也没有给我量体,而只那一眼,便将一切深深地印在心底了,像熟悉他自己一样熟悉我,这一切令我感动。

4591 0

 

问题1

(a) 哪两处环境描写烘托出了故事开始时的气氛?

 

答案:

  1. 窗外呼呼的风
  2. 灯光昏黄

讲解:首先我们从文章开头找出环境描写:

窗外是呼呼的风。台灯昏黄的光笼罩着书桌。旗袍垂挂在衣架上,与我默默对视。精致的水绿滚边缎旗袍,做工细腻,熨帖平滑,在灯光的映射下泛出幽幽的暗彩,闪烁而流动。其中可能会烘托气氛的环境描写有窗外呼呼的风以及昏黄的灯光。这道题两分回答两点即可。

 

(b) 概括第一段中表现出老裁缝精湛手艺的两个方面。

 

答案:

  1. 做工
  2. 剪裁

讲解:我们在第一段中寻找关于能够描写裁缝手艺的句子:

做工细腻,熨帖平滑。那剪裁增之一分太阔,减之一分太狭。可见能够体现出裁缝精湛手艺的是剪裁和做工。

 

(c) 第二段中,父亲的暗自叹息表明了他什么样的心理?

 

答案:

  1. 表明父亲对六儿的怜悯
  2. 表明父亲对无法彻底帮助六儿家改变命运的难过

讲解:我们在第二段中寻找有关语句:

他苦苦地劳作,缝缝补补,拼命想挣脱受人施舍的难堪与尴尬,可毕竟是太难了。父亲将一切都看在眼里,暗自叹息。父亲看到六儿辛苦劳作还是无法摆脱命运之后暗自叹息可见父亲对六儿的怜悯。

父亲经常资助六儿但是六儿的命运还是无法改变可见父亲的叹息还表达了对自己无法彻底帮助六儿改变命运的难过。

 

(d) 第六段和第七段中,作者写到六儿的眼,说说有什么用意。

 

答案:

  1. 说明六儿花费了很多心思来做这件旗袍
  2. 突出六儿精湛的手艺
  3. 说明了六儿重视“我”

讲解:我们先找到第六段和第七段中描写六儿眼的句子,有一下三处:

第一处:六儿用不济的眼神淡淡地瞄了我一眼。

第二处:那儿子说:“我父亲已经有十多年没摸针了,他有青光眼。这件旗袍让他费了忒大工夫。”

第三处:只那一眼,便将一切深深地印在心底了,像熟悉他自己一样熟悉我,这一切令我感动。

第一处和第三处可见六儿精湛的手艺。第二处六儿有青光眼还为我做旗袍说明了他很重视我。第二处中六儿有青光眼还做旗袍说明了旗袍花费了他很大的心思。

 

(e) 和六儿窘迫的童年相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六儿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

 

答案:

  1. 他被称为“裁缝大师”
  2. 他住在方正新建的四合院里
  3. 他有门房了

讲解:文章中关于六儿社会地位变化的描写在第三段中:一次在电视节目中,我突然听到了裁缝大师“张顺针”的名字。如今的六儿,住的已不是当年偏僻的胡同,而是一座方正的新建四合院。朱门紧闭,我按了铃,有门房来开门。题目三分回答三点。

能够体现出六儿社会地位发生变化的点有:他被称为裁缝大师还上了电视、他的住所变成了方正的新建的四合院、有门房。

 

(f) 综合全文,说说耗子和水绿的旗袍分别代表了什么。

 

答案:

  1. “耗子”代表的是六儿当年对“我”和“我”父亲的冷漠
  2. 水绿的旗袍代表的是现在六儿对往事的和解

讲解:我们在原文中寻找关于“耗子”和水绿色旗袍的句子:有一回,他母亲让他给我做个穿水绿旗袍的小布人偶,他却随手缝制了只耗子搪塞我。十天后,六儿就让他的儿子给我送来了这件旗袍,水绿的缎子旗袍。

“耗子”是搪塞我的,我们还从前文中发现六儿对父亲的资助表现得很冷漠。所以耗子代表的是六儿小时候对我和父亲的冷漠。而前文中写到他母亲让他给我做个水绿色的人偶,他只是搪塞我,现在又给我了水绿色的旗袍。水绿色代表了他想对当年对我和父亲冷漠搪塞的态度进行和解。

 

(g) “我的笔端顿在稿纸上,上面没有出现一个字。”(第一段)结合上下文,说说“顿”表明 了什么。

 

答案:“我”陷入回忆

讲解:我们先结合上下文:已是凌晨三点了,窗外是呼呼的风。台灯昏黄的光笼罩着书桌,我的笔端顿在稿纸上,上面没有出现一个字……前面写的是环境,后面写的是我看见旗袍之后回忆六儿,可见作者的笔顿说明了此时的作者正陷入了回忆往事当中。

 

(h) 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想通过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说明什么?

 

(i) “旗袍垂挂在衣架上,与我默默对视。”(第一段)

 

答案:

  1. “我”面对着旗袍
  2. 旗袍像有生命的人一样

讲解:默默对视说明了旗袍是正对着我的,也是我面对着旗袍。而默默对视是人才会做出的事情,这里用来形容旗袍说明了旗袍像有生命的人一样。

 

(ii) “他的笑容僵住了。”(第四段)

 

答案:

  1. 他愣住了
  2. 他很意外

讲解:结合前后文:我说我是金家的老小儿,以前常和父亲上你们家。听了我的话,他的笑容僵住了。六儿听到我的身份之后笑容僵住说明了他对我的到来感到很意外。而僵住了这个词语本身的含义是形容动作不灵活,说明了此时的六儿已经愣住了。

 

(iii) “老人脸上很快涌出一团和气的喜悦。”(第五段)

 

答案:

  1. 表达了六儿抑制不住的高兴心情
  2. 表达了六儿放下了从前的隔阂

讲解:首先六儿连上涌出喜悦说明了他掩饰不住内心高兴的心情,这是显而易见的。还有一点是和前面的和气这个词有关,和气说明了在六儿心中没有了小时候和我的隔阂了。

 

(iv) “我和六儿坐着,聊着,直到我品不出茶的味道”(第六段)

 

答案:

  1. “我”和六儿聊天的时间长
  2. “我”和六儿的感情很深

讲解:茶只有在喝了很多次之后才会失去味道,所以说明了我和六儿聊了很长时间,而之所以能聊很长时间是因为我们之间的感情很深,否则不会聊很长时间。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如果您在孩子学中文方面有任何问题,欢迎在右侧表格申请一节免费试听课,我们的老师会给您免费解答!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