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A Paper2:《骆驼祥子》独特的比喻

在我过往发布的关于IB中文A的笔记中,只要发布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浏览量都是惊人的高,有的同学在笔记下边留言,希望让我出一篇关于《骆驼祥子》中独特比喻的解析。《骆驼祥子》可以说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书中独特精妙的比喻手法比比皆是。这些比喻不仅是文学技巧的精妙呈现,更是理解作品深刻内涵的关键钥匙。我说好,Jane老师是非常宠学生的!接下来我会详细的分析《骆驼祥子》中独特比喻,同学们也做好笔记!

蓝色手绘文艺正能量金句微信公众号封面 3 768x327 1

一、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比喻

祥子初入城市时,老舍将其比作 “一棵挺脱的树”。“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 —— 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此比喻将祥子的年轻力壮、活力满满和蓬勃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树的挺拔与坚韧,恰似祥子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以及他一心想凭借自身努力在城市扎根立足的坚定信念和不屈干劲 。

然而,在经历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后,祥子彻底沦为 “像一条狗”。“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此处把祥子比作狗,精准刻画出他在黑暗社会的残酷压迫下,尊严扫地、自甘堕落的凄惨模样。在传统认知里,狗是卑微且任人驱使的,这正是祥子彼时命运的真实缩影 —— 他不再是那个怀揣梦想的热血青年,而是被社会折磨得失去人形,只能在社会底层如狗一般挣扎求生。

二、社会环境描绘的比喻

小说把黑暗的社会巧妙地比作 “一个大染缸”。在这个染缸里,无论多么纯洁善良之人,最终都难以逃脱被染上污浊颜色的命运。祥子原本是个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村青年,初到城市时,满心想着靠自己的力气买车,过上安稳日子。但在军阀混战、特务横行、车行老板残酷剥削的恶劣社会环境下,他的梦想接连破灭,人性也逐渐被扭曲。正如洁白的布放入染缸,无论如何挣扎都会被染色一样,祥子在这个大染缸中,也不可避免地被社会黑暗所侵蚀,最终变得自私、懒惰、狡猾 。

此外,社会还被比作 “吃人的兽”。“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社会这头吃人的猛兽,无情地吞噬着像祥子这样底层人民的希望、梦想乃至生命。军阀抢走他的车,孙侦探敲诈他的钱财,虎妞的控制与死亡让他陷入更深的困境。这些情节无一不是社会这头 “兽” 对祥子的残酷啃噬,生动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和对底层人民的沉重压迫。

三、情感表达的比喻

在描述祥子对买车的渴望时,将这种渴望比作 “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他的身量,力气,心胸,都算不了一回事;命是自己的,可是教别人管着;教些什么顶混账的东西管着。他恨不能双手掐住他们的脖子,掐!掐!掐!一直到那俩黑脸上的笑意完全没有,变成个死白的鬼脸!” 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祥子对买车的极度渴望与执着。买车是他在这座城市唯一的希望与寄托,如同饥饿之人对面包的急切需求,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祥子内心的强烈情感 。

而当祥子失去虎妞后,他的悲伤被形容为 “天塌了”。“他坐在地上,地上有些干草与松花。什么声音也没有,只有树上的几个山喜鹊扯着长声悲叫。这绝不会是小福子的坟,他知道,可是他的泪一串一串地往下落。什么也没有了,连小福子也入了土!他是要强的,小福子是要强的,他只剩下些没有作用的泪,她已作了吊死鬼!一领席,埋在乱死岗子,这就是努力一世的下场头!” “天塌了” 是一种极致的表述,深刻传达出祥子失去虎妞后那种绝望、无助以及内心世界的轰然崩塌,使读者能够强烈共情到他的悲痛之情。

《骆驼祥子》中的这些独特比喻,以生动形象、寓意深刻的特点,全方位地丰富了作品的内涵,让读者得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悲惨命运、社会的黑暗本质,以及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深刻批判与思考。同学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啦!要是你们还有疑问,或者期待我出某类主题的笔记,欢迎在下方留言。如果你在IB中文Paper1,Paper2, IO, EE方面有任何问题,请在本页面注册一节免费试听课,我们老师会给你免费解答哦~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