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IB中文,散文分析是必学的内容,很多同学一看到散文就不所措,其实散文分析是所有文学作品中最好分析的内容,散文的结构往往非常清晰,就有利于同学去分析这些内容。同学们只要按照下边我说的步骤分析,不愁IB散文拿不到满分。
一、引入与整体感知
首先,在开篇部分,简要介绍散文分析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即将分析的角度。可以提及散文在文学领域中的独特地位,它是作者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对世界看法的一种重要文体。然后,快速浏览散文全文,对文章的整体风格、大致内容和情感基调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比如,是一篇清新自然的写景散文,还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叙事散文,亦或是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等。
二、立意分析
立意的含义与重要性阐述:明确指出散文的立意是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它如同散文的灵魂,统领着全文的内容和情感表达。我们分析散文,首要任务就是领悟这个立意,从而把握文章中蕴含的道理和情感。
新颖性判断:仔细思考文章的立意是否新颖独特。可以将文章的观点和情感与常见的散文主题进行对比,看作者是否从独特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或感受。例如,同样是写春天,有的作者可能只是描绘春天的美景,而优秀的散文作者可能会从春天的生机中感悟到生命的轮回与希望,这种独特的感悟就是立意新颖的体现。
深刻性剖析:分析立意是否具有深刻广泛的意义。这需要我们思考文章是否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揭示了某种人生哲理、社会现象或人性的本质等。比如,一篇描写乡村生活的散文,可能不仅仅是展现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还可能引发我们对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变迁的思考,这样的立意就具有一定的深刻性。
情感真实性考量:判断作者表达的情感是否为真情实感。可以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以及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来进行分析。如果作者在文中讲述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并且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情感自然地流露出来,那么这种情感往往是真实可信的。反之,如果文章中情感表达过于夸张、空洞,或者与作者的经历不符,就可能存在虚构编造的嫌疑。
三、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识别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自我形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语言表达等,思考这些描写如何体现作者的情感和立意。例如,在《背影》中,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父亲的朴实和对儿子深沉的爱,也体现了作者对父爱的深刻感悟。
自然景象:如果文章中有对山川草木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要分析这些景象所蕴含的情感和象征意义。作者可能会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烘托气氛、抒发情感或暗示某种哲理。比如,在描写秋天的散文中,作者会用凋零的树叶象征生命的流逝,表达对时光匆匆的感慨。
客观物象:对于咏物类散文,要关注作者所借助的物件,分析其特性以及作者通过它所阐发的人生哲理或感悟。比如,作者写梅花,可能会突出梅花在寒冬中独自开放的坚韧特性,从而表达自己对坚韧品格的赞美和追求。
四、细节分析
重点关注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因为它们往往是作者立意的生动体现。细节描写可以是对人物的一个细微动作、一个眼神,也可以是对环境的一处细微变化等。分析这些细节描写如何以小见大,准确地表现出文章的立意。例如,《背影》中对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这一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父亲的年老体衰和对儿子的关爱,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五、立意的寻找方法应用
标题解读:认真分析文章的标题,思考它与文章内容和立意的关系。有些标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如《背影》;有些标题则采用象征、比喻等手法,暗示了文章的立意,如《白杨礼赞》,我们要通过对标题的深入解读,初步把握文章的立意方向。
意象分析:找出文章中的意象,分析它们所代表的情感和哲理。可以将这些意象与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情感基调相结合,判断它们如何指向文章的立意。比如,在《杏黄月》中,“杏黄月”这一意象可能就蕴含着作者独特的情感和感悟,我们要通过对它的分析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六、总结与升华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对前面分析的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文章的立意以及通过形象、细节等方面对立意的体现。同时,可以适当提及这篇散文在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对我们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散文分析,我们就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散文的内涵,希望大家在分析散文时能够熟练运用哦! 好了同学们,关于散文的分析,我先分享到这里,如果你在IB中文Paper1,Paper2, IO, EE方面有任何问题,请在本页面注册一节免费试听课,我们老师会给你免费解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