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IO全球性问题—以《一把青》为例

之前我分享过一篇笔记,主要给同学们分享如何找IB中文IO全球性问题和作品分析时,我提到时代变迁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一把青》白先勇),有位同学评论:《一把青》能写什么全球性问题?好,今天这篇文章就来了!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IB中文IO五大类其中的 “文化、认同和社区” 这一大类,来深入剖析白先勇先生的《一把青》。这部作品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复杂的人性与宏大的历史背景,蕴含着诸多值得探讨的社会议题。

蓝色手绘文艺正能量金句微信公众号封面 3 768x327 1

先从文化层面来看,《一把青》里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冲突。首先是地域文化冲突,主人公们从大陆辗转到台湾,不同的地域文化相互碰撞。空军眷属们原有的大陆生活习惯、方言、饮食文化等,与台湾当地文化存在差异。像师娘操着一口浓重的家乡话,在与台湾当地人交流时,时常出现误解与隔阂。有一次,师娘去市场买菜,因为方言发音问题,她想要的蔬菜和摊主理解的完全不同,双方比划了半天,才弄清楚彼此的意思。这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极大地影响着他们在当地的生活融入。不仅如此,在节日习俗上也有很大不同。在大陆时,过年大家有特定的拜年、祭祀仪式,可到了台湾,当地的过年方式和氛围都与大陆不同,这让眷属们感到既陌生又难以适应。

另一方面,时代文化冲突也十分明显。从抗战时期到战后的台湾,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变,文化氛围也截然不同。曾经在南京时,人们的生活带有浓厚的传统战时文化色彩。那时候,物资匮乏,人们生活艰苦,但彼此之间相互扶持,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空军们驾驶战机,保家卫国,家属们则在后方默默支持,大家的生活围绕着战争与生存展开。而到了台湾,新的文化思潮不断涌入,冲击着旧有的观念。朱青从纯真少女变得世故,正是这种时代文化变迁对人物的深刻影响。在南京时,朱青是金陵女中的学生,单纯羞涩,对爱情充满憧憬。她与郭轸相恋结婚,生活简单而美好。但战争的残酷让她的丈夫牺牲,她被迫来到台湾。在这里,她接触到了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为了生存,她不得不改变自己,开始与小空军们打情骂俏,变得世俗、放浪,这种转变令人唏嘘。

认同问题在小说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身份认同焦虑是主人公们面临的一大困境。朱青经历了战争、丈夫离世以及地域变迁,她既无法融入台湾当地社会,又与过去的自己和大陆的生活产生了疏离。她不知道自己究竟属于何处,这种迷茫在她的行为和性格转变中清晰可见。在台湾的日子里,朱青总是独来独往,她不愿意与当地的女性交流,觉得她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与自己格格不入。同时,她也无法再回到过去那个纯真的自己,过去的回忆对她来说既是痛苦的根源,也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她试图通过放纵自己来麻痹内心的痛苦,但这种方式只能让她更加迷茫。

同时,国家认同与政治立场的矛盾也困扰着书中人物。空军们为了 “国家” 投身战争,然而战争的结果和政治局势的变化,让他们的忠诚变得复杂。他们心中的 “国家” 概念在现实面前变得模糊,个人情感与政治立场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例如,一些空军在战争结束后,发现自己所为之奋斗的 “国家” 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应有的安宁和幸福。他们在台湾的生活并不如意,政治上的动荡和不确定性让他们感到失望和迷茫。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对国家的认同也不再像当初那样坚定。

在社区方面,《一把青》展现了社区的离散与重组困难。原本在南京形成的以空军眷属为主体的社区,在战争的冲击下支离破碎。大家被迫逃亡,原有的社区关系被彻底打破。在逃亡过程中,许多眷属失去了联系,一些家庭也因此家破人亡。到了台湾后,虽然他们试图重建社区,但过去的创伤和不同的经历使得新社区难以恢复往日的紧密联系。而且,社区内部还存在着阶层分化与矛盾。高级军官眷属和普通飞行员眷属在生活待遇、社会地位上存在差距,这种差异导致了社区内部的紧张关系。师娘作为高级军官家属,在社区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和资源。她可以住在宽敞的房子里,享受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还能参与社区的一些重要事务决策。而普通眷属则要为生活苦苦挣扎,他们住在狭小的房子里,生活物资匮乏,甚至连孩子的教育费用都难以负担。这种阶层差异影响着社区的和谐,普通眷属们对师娘等高级军官家属既羡慕又嫉妒,偶尔也会产生一些不满和抱怨。

《一把青》以小见大,通过这些人物的经历,深刻地反映了文化、认同和社区在社会变迁中的复杂状态。这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也让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交流、身份认同以及社区建设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希望同学们在空闲时间能再次研读这部作品,从更多角度挖掘其中的内涵。好了,今天的分析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你在IB中文Paper1,Paper2, IO, EE方面有任何问题,请在本页面注册一节免费试听课,我们老师会给你免费解答哦~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