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长大的华裔孩子,常常面临一个难题:随着融入当地生活,他们越来越爱用当地语言,中文却渐渐被“冷落”。今天,我们分享一个真实故事(改编自灵犀中文的一个学生案例,为保护隐私,以下名字均为化名),这个故事或许能给多子女家庭的家长们一些启发!
故事的主角是13岁的哥哥Lucas和9岁的妹妹Sara,他们居住在西班牙巴塞罗那。Lucas从小在家坚持用中文和父母沟通,普通话流利,中文基础扎实。而Sara上小学后,受同龄朋友影响,越来越爱用西班牙语,即使家人跟她说中文,她也经常用西班牙语回应,让父母担心她会疏远中文。
转折点出现在一次当地华人社区的春节活动。Lucas主动报名当小主持人,和其他孩子一起用中文准备节目、写台词、排练小品。Sara一开始只是旁观,但她被哥哥的热情感染:Lucas每天在家练习普通话发音,有时还搞笑地模仿电视主持人,逗得全家哈哈大笑。他还常拉着Sara一起“彩排”,让她读一句简单的台词,比如“欢迎大家参加春节晚会!”起初,Sara有些害羞,但Lucas会耐心地纠正她的发音。
几天后,Sara主动找到哥哥,说:“Lucas,我也想试试用中文说话!”两人开始一起练习台词,Lucas教她念台词、纠正语调,还和她玩“模仿主持人”的游戏。父母看在眼里,决定不再强迫Sara说中文,而是鼓励兄妹俩互帮互学。
活动当天,Sara虽然没正式上台,但作为小助手帮哥哥整理道具,还鼓起勇气用中文向来宾介绍节目。活动后,她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说了不少中文,大家都夸我很棒!”
Lucas的榜样力量,不仅让Sara看到说中文的乐趣,还打破了她“中文难、说不好会丢人”的心理障碍。父母也从中得到启发:与其焦虑地催促孩子,不如创造机会让兄弟姐妹互相带动。比如,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 每周一次,全家轮流用中文分享一天的小故事。哥哥可以用中文分享本周的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包括学中文的趣事,然后鼓励妹妹也一起分享。
- 让孩子们一起完成一个简单的中文任务,比如录一段中文自我介绍视频,或者介绍自己平常的一天会做什么。
- 带孩子参加华人社区的节日活动,鼓励哥哥姐姐展现中文能力,带动弟弟妹妹学中文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把中文学习变成家庭的欢乐时光,而不是矛盾的焦点。孩子之间的榜样效应,往往比家长的千言万语更有效!
想让孩子轻松学中文?试试灵犀中文的1对1个性化网课吧,经验丰富的老师让孩子中文学习事半功倍!在本页面可以免费领取试听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