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曾祺的《受戒》,总能闻到夏日田野的味道,空气里带着稻谷、泥土,还有蝉鸣声,一切都明亮又热烈。故事里的明子,和小伙伴们在水边玩耍,院子里竹影斑驳,那种生命力仿佛要溢出来。
汪曾祺的环境描写,是我认为全篇最有温度、也最打动人的地方。他笔下的乡村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少年成长的重要见证者。比如“院子里静静的,只有知了的叫声”,明子的孤单和期盼都藏在这些自然细节里。夏日的傍晚,孩子们在荷塘边看星星,荷叶轻摇,风吹过来像母亲温柔的手,带走了白天的躁动,也滋养了小小的勇气。
在《受戒》中,环境并不是单一的装饰,它和人物命运紧密相连。明子受戒时那场大雨,不只是天气变化,更像是成长前夜的仪式感。雨声中,他心里有点紧张也有点兴奋,那是少年面对新阶段时独有的敏感和不安。
还有那些季节性的意象——荷花、池塘、稻田,既是乡村生活的符号,也是明子成长路上的精神背景。每一处环境变化,都映照着人物的心事:夏天荷花盛开时,明子内心充满对未来的好奇和希望;而秋天水田收割,他也开始学会承担和选择。
有趣的是,《受戒》里的环境并不总是温柔。偶尔夜雨、盛夏暴晒,也会让少年产生彷徨甚至逃避。这种环境与人物情绪的呼应,使得明子的形象更加立体,也让整个故事充满呼吸感。
如果你在IB中文方面有任何问题,欢迎在后台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