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考试作品比较题,做好这点很关键!

作者-Taylor老师 · 2022年10月25日

在IB中文考试当中,为了考察学生对自选作品的理解,会专门考察作品比较题。中文A文学与语言SL大纲上也规定,至少选读两部自选作品,在2017年的真题考试当中,就有一题是考察两部作品比较的,那么这类题如何拿高分,选择作品就是关键了。

我们来看看这类题是怎么考察的:

回答下列任何一个讨论题。你的回答必须以课程第三部分选修的两部文学作品为基础。如果没有根据这两部作品进行讨论,就不能得到高分。回答中应阐明你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和相关背景来阅读理解每一部文学作品的。

由题干我们可知,这种题需要对两类相似的作品进行比较,你所选择的两部作品一定有一个共同特点来进行考察,所以我们在选择作品的时候,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一通乱读,这样的话,就算你读了很多的作品,考试的时候仍然没有系统的答题材料。

 

根据以往真题的考察题型要求,我们可以从现当代文学作品当中做选择,例如:

1.选择相同流派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是有共通之处的。

2.选择流派不同,但有着共同社会背景的作家,他们也会写出有共同议题的作品。

3.选择同一议题不同时代的作者作品。根据时代的发展,作家们也会对一个相同的主题做反思,这样就会对同一主题有一个递进式的理解。这样分析有利于我们选择选修作品,更有针对性地答题。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和答题习惯,对以上方式做选择,我们可以分析一道真题来感受一下第二种选择的答题方式:

请以你选修的两部文学作品为基础,论述作者如何刻画城市生活的不同面貌,以及其作用。(2017)

以这个真题为例,三十年代例如茅盾、老舍、沈从文等作家都对都市和乡村生活做过描写。他们有相同的主题,但是笔下展现了不同的风貌,像这样的作品就很好答题。同为城市主题,茅盾和新感觉派表现都市的写作方法就有所不同,我们可以从这几个视角来分析:

相同点:

作品背景都是繁华的都市,但是在资本的压迫下,在城市浮华的包装下,不断涌动着资本斗争,工人暴动,农民起义等社会现象,30年代中国仍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不同的人在这种生活背景下都对自己的生活前路做了思考。

 

不同点:

1:人物选择方面:《子夜》中作者笔下主角为吴荪蒲这样的资本家和普通工人阶级的形象,虽然农民阶级和吴荪蒲这样的民族资本家一直都在努力对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但是他们本身的阶级局限性都让他们最终走向了失败。而新感觉派的《都市风景线》就完全不同,作品塑造了一批舞女,资本家等人物,通过对他们消沉和颓靡生活的描写,暴露了当时剥削阶级的糜烂和贪欲。

2:《子夜》注重对中国社会整体面貌和全方位的描绘,但能以小见大,理性分析,是社会剖析作品的代表作,同样是描写城市生活,《都市风景线》更注重描写大都市纸醉金迷的景象描写,作品当中有繁华的舞场,热闹的茶馆、豪华的别墅和富人们的生活,这样的都市景观描写无疑是更直观的。

 

那么如何根据以上线索进行书目选择呢?这里可以给出一些推荐。如果你想从共同的社会背景出发选择作品,那么建议大家可以看一看钱理群的《中国现代文学30年》,这本书是按照时间顺序编写的,有利于纵向比较,也有利于大家对同一议题做递进选择。如果有同学喜欢横向比较,那推荐一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由温儒敏等主编,可以对同一主题,不同作者和写作方式做比较。总之,从真题分析出发,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善于比较分析,才能更系统地拿到分哦。

如果您有任何IB中文相关的问题,请在下方免费领取1节IB中文直播课,然后我们的专业IB老师会给您解答。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